【转载】理想主义的旖旎盛宴-评《无问西东》主题

《无问西东》是近几年院线上映的,为数不多的理想主义情怀电影,但响应的不止是艺术界的文人雅士,知识分子,还有普通的民众。片名取自清华大学校歌中“器识为先,文艺其从,立德立言,无问西东。”意思是为人先要培养器量和见识,立德立言取得学术建树,不需要问是西方学问还是东方学问。而在本片中无问西东的确切内涵大致是遵循内心,不被世俗和外念所束缚。四个故事当中的年轻人,在走向人生的长河中,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精神和思想的锻炼。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事,却有着相同的理想主义话题,明知道是一去不回的残酷青春物语,故事里的主角却犹如奔赴一场旖旎盛宴,热切而无悔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一.理想主义硬核的解构与建构:意识形态的柔性表达

硬核一词最早是说唱音乐的一种形式,被称之为硬核说唱,一种更具有力量感的音乐形式,打破以往说唱及舞曲的形式,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煽动力。后来引申出“面向核心受众,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”或者“类似核心受众”。《无问西东》看似它的消费受众仅为高阶知识分子,普通人想要接受这样一部,具有崇高理想主义思想的电影是非常困难的,其实不然。影片中空军上尉在征集空军部队成员时提出:“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,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,真心,正义,无畏和同情。”上述的理想主义概念性话语,直接呈现出了影片的理想硬核,但它通过开展的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的塑造,围绕着这个理想硬核再进行外化和表达,实为理想主义硬核的解构。现代的张果果同情四胞胎的遭遇选择不再向世俗低头,远离职场斗争;60年代的王敏佳放下曾经“天安门事件”的虚荣,毅然追寻陈鹏的脚印,勇往直前;30年代的沈光耀舍小家为大家,救助山区儿童,为战友牺牲,正气凛然;20年代的吴岭澜在对未来迷茫时因泰戈尔的演讲启发,找寻到真实的自我。通过四个存在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年轻人的故事,集中展现了他们身上的品格和特质。通过这种叙述故事的方式,将理想硬核穿插其中,重新建构,降低门槛,使普通受众易于接受和思考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戴海光先生曾在文学界的论文研究《解构和建构:文学世俗化的意义》一文中提及:“世俗化”具有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功用:一方面瓦解了以往超验主义的宗教秩序与理想主义的价值秩序,一方面建构了一套新的社会价值体系。引申到电影界来讨论《无问西东》的主题思想也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。本片主题是符合传统社会主义核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,对国家的大爱,对人民的奉献,对他人对自我的道德观教育等,但电影中并没有花大篇幅使用大字报,横幅等物质形态进行硬性宣传和教育。而是通过几个不同时代里,拥有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年轻人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柔性表达,而后重新建构一套易被人们所接受,也就是世俗化的新的价值体系,所关注的重点放在了“人”的身上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就电影艺术而言,《无问西东》主题意象的“世俗化”思潮将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世俗化进程,在确立电影本体的主题硬核、主流人物的塑造,正确价值观的树立,增添电影艺术的发展活力,转变传播理想主义观念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“革命性”意义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二.理想主义的软渗透:展现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气节

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需要像《无问西东》一样的片子,去唤醒人们心中美好真实的自我,将理想主义的观念渗透到精神层面,到人的内心深处。或许影片并不是想把理想主义外化为现实,也不是要求每一个人去反抗世界,而是想告诉人们何为正确,何为错误。《无问西东》本身是作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纪念片,所以影片集中体现了清华学子的风骨和气节,也就是作为名校知识分子,他们身上该有的品质和修养。但个人认为影片的主题内涵并非局限于个人,学校,更是为了用这样的风骨和气节去影响社会大众,告诉大众:名校出的高尖知识分子该是成为镇国利器,而不是在毕业后问“我应该去国企还是外企”这种问题的人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媒体人秦婉也因《无问西东》里的理想主义精神而持支持意见:“之所以推荐这部电影,是看到其中那些值得被拍出来的内容,恰恰是当下人不愿意不时兴去做的,清华人乃至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到如今,又还能保有多少火苗?"希望会有更多的导演能把中国知识分子那种纯净美好的理想主义,保留并渗透至人的内心,将特有的文人风韵和气节刻进国人的骨子里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三.结语

《无问西东》通过叙述几个生活在不同年代的年轻人如何战胜外欲,成全自我的故事来表达真心,正义,无畏和同情的理想主义观念。相较起宣传或说教等硬性言说方式,《无问西东》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显得更为柔性且富有张力。况且在物质丰富理想式微的时代,这样饱含深情的理想主义影片才显得弥足珍贵。对社会大众而言能够感同身受,共同参与一场理想主义的旖旎盛宴,渗透至人们内心深处,产生灵魂共鸣实为难得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它的主题宏大且深刻,情感细腻且动人。在电影历史上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试水,在商业电影横飞的电影市场是一股清流。相对《围城》里钱钟书先生对知识分子的自黑,《驴得水》里对知识分子的反讽,《无问西东》从理想主义出发肯定了知识,正义,真心,同情的力量,从正面树立了知识分子坚毅果决的形象,十分符合核心主义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。且能为大众所接受,所以可以评判它不失为一部好电影。

无问西东剧照

批注:硬核.犯贱志 网络流行语研究资料

戴海光《解构与重构:文学世俗化的意义》

秦婉 关于《无问西东》部分影评观点

原文链接

0 0 投票数
文章评分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